帝王篇 - 隋
由于个人比较喜欢听百家讲坛,这个系列只是作为一个笔记,而之前只在本子上记录,也比较松散,看到隋朝时候才打算写入博客 😶,干脆就一起整理下吧 😀
隋(581 - 619)
隋(581 - 619) | 描述 |
---|---|
首都 | 长安大兴城:581年-605年,东京洛阳城:605年-619年 |
君主 |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
成立 | 581 北周静弟禅位杨坚 |
灭亡 | 619 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 |
隋文帝 - 杨坚(541 - 604)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在位 24 年(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杨坚小字为那罗延(梵语,意为金刚不坏),鮮卑赐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掌权之后,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北周奠基人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全国,促进民族大融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混乱局面。
其妻独孤伽罗为北周时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其长女杨丽华嫁北周宣帝(宇文贇)为后,地位显赫。杨坚在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後袭父爵柱国,北周武帝时任隋州刺史,参加过北周灭北齐之战。
独孤伽罗尽心辅佐,与杨坚一同倡导节俭,协助杨坚成就“开皇之治”,国泰民安,与杨坚并尊为“二圣”,在杨坚开创隋朝盛世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杨忠 - 六镇之乱
杨忠本是北魏六镇的武川镇军人,而六镇原本是军事重镇,胡汉混血、文武合一,从而组成了关陇贵族集团。由于六镇之乱,起义军南下冲垮了北魏政权,杨忠在流落山东的时候娶了贫苦农民之女吕苦桃为妻,之后辗转投靠于独孤信门下,在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之后,两边政权其实都掌握在了六镇之人手中,而杨忠也跟随着独孤信投靠宇文泰,独孤信也被封为八柱国之一。之后宇文护揽权建立北周,独孤信欲密谋铲除宇文护而被揭发,被逼死家中。杨忠后被任命为元帅,攻陷北齐,之后被封为十二大将军,封隨国公。
六镇之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后,六鎮的鮮卑貴族和將士,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的汉化鮮卑貴族,最后发起的反汉化事件
宇文泰(武川镇)杀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高欢(怀朔镇)另立元善见为帝,建都邺城,史称“东魏”。北魏就此分裂。
八柱国中,柱国之首的宇文泰是西魏权臣,后來创建北周王朝,李虎为唐高祖李渊祖父,李弼是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为隋文帝杨坚的岳父、李渊外祖父
夺取政权
杨坚壮年时曾隨北周武帝(宇文邕)讨伐北齐,打败齐后主高纬,统一华北,而由于杨坚位高权重。北周武帝一直遏制着他。不久后武帝于宣政元年(578年)病逝,北周宣帝(宇文赟 yun)即位,杨坚升级为国丈。北周宣帝行为乖戾,诛杀元老重臣王轨(辅政大臣)和齐王宇文宪,其他宗室亲王或将杀掉或将分配到偏远的地方,同时将国政交给东宫的旧僚郑译(杨坚在太学读书时的同学),引起朝野恐慌,而杨坚此刻位极人臣,宇文赟也有所防范,欲除之而不得。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下诏传位于仅 7 岁的长子宇文阐(北周静帝),并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
齐王宇文宪曾对周武帝宇文邕评价杨坚:“普六茹坚相貌非常,人颇狡诈,臣每见之不觉自失,请早除之。”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突然病逝。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谋引杨坚辅政。据记载杨坚开始是:“固辞,不敢当”。但是刘昉警告他:“公不为,昉自为之”,杨坚遂接受此建议,之后郑译等对北周宣帝病逝的死讯秘不发丧,便以太上皇的名义假传圣旨,以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杨坚于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杨坚手握军权后,恐北周诸王在外叛变,假借护送千金公主出嫁突厥为由,召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进京朝见,并除去军权。杨坚专政后不久,相州总管尉迟迥发兵讨伐杨坚,关东诸州群起响应,益州总管王谦也起兵进攻杨坚。而关键时刻申国公李穆出来力挺杨坚,杨坚派出韦孝宽、王谊等迅速平定叛乱,后又尽杀周室诸王。之后北周相国、随王杨坚“顺应人心”逼迫北周静帝宇文阐让出皇位登基,自立为帝,改元开皇,建立隋朝。
宇文护专权时期,弑害魏恭帝、周孝闵帝、周明帝三位皇帝,北周武帝不甘为傀儡,忍辱负重静待时机,最终设计杀死宇文护,得以亲政
隋初四贵 - 高熲、苏威、杨雄、虞庆则
北防突厥 - 圣人可汗
突厥早在北魏時兴起,脱离柔然完成统一,由于突厥時常南下掳掠汉地的人口和财富,北朝各君主制国(西魏、北周、北齐)均采用和亲政策或朝貢策略以安抚大突厥。隋初,突厥發生貴族内乱而分裂成四支,大可汗仍为沙钵略。隋高祖建君主制国隋后冷落突厥,进攻礼数微薄,使得突厥各部怨恨隋朝。而嫁給沙缽略可汗的北周千金公主,因為不甘心北周被隋高祖杨坚篡位,屢次劝沙缽略可汗出兵,为周室复仇,因此突厥主动对隋发起进攻。
這場戰爭自 581 年突厥侵隋開始,到 602 年東突厥臣服為止,共經歷 21 年的时间。隋朝派兵防守邊境,主動出兵反擊,最後採納外交专家长孙晟的「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為方針,分化離間突厥各部。而突厥只以掠奪物資、逞罰戰爭等無戰略方針的方式作戰,諸汗又不能緊密團結,最後瓦解。隋朝扶持的启民可汗上位,东突厥即为附属国,并尊称杨坚为圣人可汗。而这场战争中,杨广、杨素、虞庆则和史万岁等战功赫赫。
南下灭陈
隋灭陈之戰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隋文帝于 588 年下令杨广(高熲为辅)统领九路军队南征陈国,陈后主陈叔宝荒淫骄奢,不懂軍事,又不采纳将领建议积极备战,自恃长江天险。于 589 年一月主要在贺若弼和韩擒虎的进攻下被灭,并逐步统一江南,代表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混乱局面。
陈后主宠爱张丽华,有诗《玉树后庭花》传世,被诗人杜牧感叹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 是开皇年间开创的盛世,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和粮食储备都大大提高。另外新建新都为大兴城:
- 吏制改革 - 中央改为三省六部制,地方改为州县制(去除郡),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管理控制。三省为尚书省、内史省和门下省
- 实行科举制度 - 废除九品中正制,建立初步的科举制度
- 改革府兵制度 - 府兵制原是西魏和北周的兵制,府兵制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 编制«开皇律» - 修订精简法律
- 实行均田法 - 人人皆有田地耕种
晚年倾轧 - 废立太子
隋文帝最初简朴苦素,以身作则,实行一夫一妻制,开创了开皇盛世。但是到了晚年,追求享乐兴建仁寿宫,还統治残暴及滥杀大臣,苛刻刑法,百姓惶恐。具体来说,功臣虞庆则、史万岁等人先后被杀,刑罚也逐渐变得严苛无情,不复隋朝初建时的依法行事。而杨广派部下宇文述与杨素勾结,在他们的利益诱导作威作福下,他也对几个儿子进行打压,如将三子杨俊软禁,将四子杨秀贬为庶人。甚至废长立幼,立杨广而废杨勇。太子杨勇虽有生活奢华、沾花惹草的很多坏毛病,但无大过,但是仍然遭受杨坚和独孤皇后厌恶和排挤,甚至捏造了很多子虚乌有的罪名来废除太子,将太子支持派的宰相高熲贬为庶人。
仁寿二年,独孤皇后逝世,隋文帝更加多疑善变、荒淫无度,在梁毗的劝谏下疏远杨素,后提拔女婿柳述至兵部尚书,杨勇的势力又逐渐展露,对于杨广来说时态不利。仁寿四年,隋文帝大病于仁寿宫,恰好又得知杨素、杨广密信讨论其死后事宜和杨广调戏陈太后,欲召杨勇。杨广只得派侍卫包围仁寿宫,软禁隋文帝,隋文帝也于当晚驾崩。而之后杨勇和柳述等人也遭受杀身之祸。
隋炀帝 - 杨广(569 - 618)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又名英,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于 604年8月21日 由杨素协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及经常南征北伐,劳民伤财,动用几百万民力修大运河、长城和东都洛阳等。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 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杨谅反叛
杨谅作为杨坚最小的第五个儿子,深受父母宠爱,因此给的权利也很大,拥有北齐旧地,还特授遇事不必拘于律令限制,可自行行事的特权。杨广假传圣旨召杨谅进京被识破之后,就地起兵造反,宣称“杨素谋反,以清君侧”,而杨广随即派杨素来平叛。杨谅在军事行动上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导致节节败退,不得不投降,后被囚禁而死。
大兴土木 - 东都洛阳
大业元年(605年),由于旧都在大兴城,位于西北部,另一方面为了打压关陇贵族集团等原因,于是隋炀帝开始营建东都到中州之地洛阳,仍然找宇文恺为总设计师,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僵仆于路者十四五”。东都在旧洛阳城之西,规模宏大,周长五十余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比大兴城更华丽。同时,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前后历时五年,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 1794 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西巡西域
之后隋炀帝南巡江都、北巡塞北,修筑长城。而之前汉武帝创造丝绸之路的西域却还受制于西突厥和吐谷(yu)浑的控制,在裴矩 的情报收集下,隋文帝首先派使者分析利害关系招降西突厥的处罗可汗,又在裴矩的游说下,铁勒可汗从西边进攻吐谷浑,吐谷浑可汗大败东迁并向隋朝求救,隋炀帝派宇文述遣大兵而至,实际上要夹击吐谷浑可汗,迫使他往南逃窜,至此解决了这两个政权的棘手问题。之后隋文帝又组织了艰苦的西巡,开拓疆土,将青海和新疆东部纳入版图,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极大提高隋朝在西域的声望。但与此同时,也消耗了许多的人力物力。
诛杀重臣
由于改革了三省制度,三省正长官即为宰相,我们先看看隋炀帝初期的宰相班子:
- 尚书令 - 杨素
- 内史令 - 杨约(杨素亲弟)
- 门下纳言 - 杨文思(杨素叔)
- 门下纳言 - 杨达(宗室)
- 内史令 - 萧琮(原西梁皇帝,现萧皇后哥)
- 尚书右仆射 - 苏威
正因为杨素一家独大,而且绝大部分是关陇贵族集团,因此大业二年,隋炀帝就逼死了杨素,而杨约也受牵贬官之后去世,而杨文思也年老去世,至此杨素家族没落。其他人也相继转职或免官。
大业三年七月北巡途中,隋炀帝发布诏令,以讪谤朝廷为罪处死高熲、贺若弼及宇文弼三位元老重臣
高熲当宰相时,其母曾诫之曰:“汝富贵已及,但有一斫头耳,尔宜慎之”
在罢免和诛杀了一些元老重臣后,杨广又建立了新的“宰相”班子,称为“五贵”:
- 门下纳言 - 苏威(不倒翁,被贬职后又复位)
- 左翊卫大将军 - 宇文述
- 黄门侍郎 - 裴矩
- 内史侍郎 - 虞世基(陈朝文人)
- 御史大夫 - 裴蕴
只有苏威才是正部级,其他人都只是挂个名号,一方面也是隋炀帝进行打压,提升自己的至高权利。但是新的宰相班子实力太弱,无法发挥朝廷表率作用
三征高句丽
其实在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突袭辽西的营州,激怒隋文帝,这时就引发高句丽与隋朝第一次战争。隋文帝派汉王杨谅协高颎和大将周罗睺率 30 万海陆大军攻打高句丽,大败而归。隋炀帝在位期间也对高句丽发起了三次战争:
1、第一次战争(612年)
604 年,隋炀帝登基后,大修大运河,将中国北部的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的南方连接起来,这使得跨地区大规模运送军队成为可能。大业六年(610年),大运河建成后,隋炀帝开始募集军队,募集的军队被集中在涿郡(今北京),规模空前,拥有 100 多万,还包含了很多军乐队、宗教人士和国外友人。之后高调东征,二十四路大军花了 40 多天才触发完毕,结果也是大败而归。
2、第二次战争(613年)
第一次出征大败而归,隋炀帝为了血洗耻辱,于次年就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战争,这次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但是期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国内谋反,担心两面受敌,隋炀帝被迫命正在高句丽作战的宇文述等人撤军回国镇压杨玄感的叛乱,于是后大败而归。
3、第三次战争(614年)
在镇压了杨玄感的叛乱后,隋炀帝于大业十年(614年)又攻高句丽。虽然隋炀帝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高句丽的持续伏击和对隋朝军队供给线的切断,隋炀帝始终不能拿下辽水这层防御线。婴阳王将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句丽的斛斯政遣返给隋炀帝,隋炀帝接受了婴阳王高元的请降并撤军。但之后高元并不朝见,令隋炀帝颇感愤怒,可谓不败之败。
自第三次东征高句丽失败之后,已无力镇压隋末民变,炀帝被迫迁都江都。隋对高句丽的连年战争使经济受创,国力锐减,炀帝民心尽失。
杨玄感反叛
杨玄感 是杨素的长子,继承其父之楚国公爵位,之后官至礼部尚书。由于之前杨广逼死杨素,又放言称“使素不死,终当夷族”,对弘农杨氏家族大力打击,因此一直有策反之心。大业九年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此时民变已陆续爆发,杨玄感也趁机割据一方,其故友李密前往投奔,成为心腹军师,并献计上中下三策。而杨玄感根据当前局势选择了下策进攻最近的洛阳,但是久攻不克,又赶上援兵,于是败逃被杀。而李密在逃亡的途中被隋军逮捕,但在押送的途中通过贿赂监军的方式成功逃脱,在乡间隐姓埋名。
雁门之围
隋炀帝在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又一次出巡东突厥,欲巩固自己地位并游说一同攻打高句丽。而东突厥此时已是始毕可汗,始毕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其部逐渐强盛,开始对隋王朝构成威胁。在此之前黄门侍郎裴矩建议立始毕的弟弟叱吉设为南面可汗,以分散始毕的势力,叱吉设不敢接受册封。裴矩又诱杀始毕的谋臣史蜀胡悉于马邑,始毕可汗大为不满,从此不再入朝。这一次隋炀帝可谓羊入虎口,始毕可汗带着大军南下,炀帝得义成公主密报后,迅速驰入雁门,于是将隋炀帝围困与雁门,情况十分危急。炀帝亲自巡视部队,用高官重赏来激励士卒,并保证以后不再对高丽用兵。隋军士气大增,奋勇抵抗,虽死伤惨重,仍力保城池不失。同时,炀帝下诏征发各地隋军火速勤王,王世充、李世民等人积极响应。突厥久攻不下后,又得义成公主北边有急的谎报,乃于九月撤围北逃,隋炀帝乘机追赶到马邑,俘虏突厥 2000 余人后撤回,并收复雁门各郡。
瓦岗起义
隋末民变,是隋朝末年民变推翻隋朝统治的战争,战争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 14 年。在大业七年再征高句丽时,山东灾荒严重,百姓无家可归。王薄首先聚众起义,起义军占领了长白山,虽然迅速被镇压,但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大大小小起义。
同年,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翟让率众起兵,翟让勇敢有胆略,初任东郡法曹,触法当斩,为狱吏救脱,遂于瓦岗起义,与单雄信、徐世勣等据瓦岗,众至万余人,其部下多为善使长枪之渔猎手。大业十二年(616年),王伯当推荐李密加入瓦岗军,翟让接受李密建议,大破前来镇压瓦岗军的隋军主力,降服秦琼(秦叔宝),另一方面攻下兴洛仓,开仓放粮。之后翟让认为李密有领导才能,把瓦岗军的领导权交给了李密,建立了瓦岗政权 - 魏。在隋朝即将被起义军推翻的关键时刻,瓦岗军内部予盾激化,十一月,李密设计杀害了翟让等重要将领,导致瓦岗军将卒离心,战斗力遭到极大消弱。
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李渊在太原起义,打着勤王定乱,迎回隋天子的旗号正式开始起兵,他一边招降叛軍、流寇,一边派亲族迅速进兵,并且借助突厥始毕可汗的骑兵进攻隋大兴城,于 12 月攻克。他拥代王杨侑做傀儡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受假黃鉞、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不久进位相国,加九锡。
大业十四年(618年)六月,李密率军投降了隋朝杨侗,后又降唐,后来又因起兵反唐被杀。
元德太子杨昭(母萧皇后),早薨,留有三个儿子,燕王杨倓、越王杨侗、隋恭帝杨侑
江都事变 - 亡国被杀
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隋炀帝于江都被叛军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和禁卫军骁果首领司马德戡联手所弑,终年五十岁。隋炀帝死前,宇文化及煽动叛军将之包围,炀帝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炀帝因与次子齐王杨暕彼此猜忌,此时竟然以为作乱者是杨暕,对萧皇后说“是不是阿孩?”,随后炀帝被叛军捕获,宇文化及命令封德彝宣布炀帝罪状后杀之。宇文化及最后拥立秦王杨浩,自称大丞相,并且领兵西归。而越王杨侗在王世充等“七贵”的拥立下继帝位于洛阳,虽然此刻王世充正和李密处于战争状态,但面对着共同的敌人宇文化及,李密主动和解,并被封为太尉,讨伐化及,王世充对此心怀不满。
这一时期存在三个傀儡皇帝:李渊拥立的杨侑、王世充等拥立的杨侗、宇文化及拥立的杨浩。
同年六月,李渊逼迫隋恭帝杨侑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同年九月,宇文化及废黜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唐武德二年(619年),唐部将李神通攻讨宇文化及,化及被迫东走聊城,二月,为夏王窦建德所擒并斩首。
另一方面身为七贵之一的元文都密谋杀王世充,段达告密,王世充杀死元文都,专擅朝政。当时李密围攻洛阳并将王世充的哥哥及儿子扣在偃师,王世充大破瓦岗军,打破偃师,不但救出自己的家属,还俘获李密部众的家属,李密投降唐朝,李密部将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等人都为王世充所获,李密领地多归降杨侗政权,叛将朱粲也投降了,夏王窦建德名义上也归顺了。王世充被加太尉,求加九锡,后来又被封为相国,杨侗被迫答应。
619年5月25日,王世充逼迫皇泰主杨侗禅让,自立为皇帝,国号郑国,年号开明,统治地区为今河南省北部,改封杨侗为潞国公,至此隋朝真正意义上灭亡。但是由于王世充严苛残暴,秦琼等将领西投唐朝。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秦王李世民率兵挺进中原,勢如破竹,相继攻占豫州多郡,王世充困于洛阳孤城,逼迫乞援于夏王窦建德。621 年,前来支援的窦建德在虎牢关为李世民所败。五月王世充援绝而降,后被免为庶人而死。
隋唐十八好汉 广为人所知,但小说或评书中提到的人物
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有着惊人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的身份,杨广父亲杨忠和李世民爷爷李昞娶的都是独孤信的女儿,按辈分讲李世民应该喊杨广表叔。而且他们都是次子,都有自己的野心去骨肉相残,争权夺势,前者发动仁寿宫兵变,后者则是发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但是杨广却是遗臭万年的暴君,李世民则是千古流传的明君,就是因为杨广的暴虐给了他很好的一面镜子,让他心系百姓,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 - 杨广
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贞观政要》
莫道有才能治国,须知亡国亦由才 - 《隋唐演义》
李世民之于杨广如影随形,但不是相似的形影,而是一个头脚倒立的水中倒影 - 胡如雷